星期三, 2月 14, 2007

用「正名」來換虛名

我忘了到雲南之前的新聞都報些什麼了,也許是王又曾的新聞吧。

然後我自以為可以和台灣的政治歷史新聞暫時道別一下--因為我自以為是地決定保持緘默,打算拒絕任何中國人挑起的政治話題。沒想到,在雲南的第一天,我就遇上了個韓國女大學生,我的雙腳還沒站穩那塊土地,就大談台獨話題了。也因為這個經驗,讓我覺得很慚愧,為包含我自己在內的台灣人的狹隘感到慚愧。特別當那個23歲的小女生清楚地告訴我「台灣是一個國家,我們歷史課本裡都是這樣子說的」之時,我還努力想一下:那我們的歷史課本怎麼講韓國?

這整段故事,容我之後再說。我總是對這個韓國女生的「台獨」思想感到好笑,他不服氣地抓來另一個韓國男生來向我證明:「對我們韓國人來說,台灣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,我們的課本都是這樣說的。不是一個國家,為什麼92年我們的政府會和你們斷交呢?外交,是國與國之間的事務啊。」這兩個韓國人又接著說,他們知道斷交這件事讓台灣人不喜歡他們,可是這是政府的決定,因為當時的國際情勢如何如何...。

我看著這兩個韓國人試圖以不太流利的漢語,在酒吧裡對我「主張」台獨,聲音越來越大到讓我緊張地說:「小聲一點!這是公共場合。」我那時候覺得他們真的很可愛,也很感慨,他們是二十出頭的大學生,認真學著週邊國家的語言,了解東亞這塊地區的國際情勢與歷史糾葛,認真地跟我陳述著日韓之間的愛恨情仇,也跟我說韓國和中國之間的矛盾。當我又拿出我的一百元新台幣時,他們可以辨認鈔票裡的人物是孫文。他們問我民進黨和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係...。

台灣呢?不要說台灣的大學生,不要說二十歲,說三十歲、四十歲...,不要說東亞的政治與歷史,不要說中國的政治與歷史,我們可能連我們自己和日本之間的關係,中國之間的關係都搞不清楚。國際觀,不是比賽誰的英文流利,是比賽誰願意多了解誰。

我不是質疑他們,而是太驚訝了。我說:「日本人都不知道台灣是什麼了!」他們不以為然地說:「日本除了自己,又願意去認識誰呢?」我小聲地在心裡說:「台灣也是,而且台灣可能連自己都不認識。」

第二天,我遇到個日本人。不曉得是不是我臉上寫著「政治」,我們的話題竟然也扯到了台灣政治歷史,台灣與中國的關係。這好像是我出國旅行的宿命。西方人或許不能夠了解,但是,我和東亞國家的朋友總能持續深入討論這些事情。幸運的是,中國的朋友非常有默契地不談政治。除了一個北京的大學生問我台獨思想是不是很盛?「看怎麼定義台獨,如果說盛的話,那我應該也是台獨份子了吧。」我一邊咬著分明就是台製的漢堡,一邊緩慢地說。那時候我已經快離開雲南了,忍不住想:「為何我這趟旅程,以台獨開始,又以台獨作終呢?」

在香港機場時,我開始思考旅行這段時間的觀察感受,卻也沒有忽略掉香港機場繁忙的航線與繁榮之感。相較於桃園機場的冷清,從香港,感覺到了一個以航線、旅客描繪出來的小型經濟世界。我不禁深深感慨了解商人對於三通的迫不及待,感受到一種西進的力量。

諷刺地是,回台灣的班機上,迎接我的新聞是「正名」。

由於氣候問題,航班被打亂,所以我有將近一整天的時間耗在昆明和香港機場,中飛港,港飛台的飛機上,想了好久這些問題,感覺到台灣以一種類似黑洞的力量方式,朝自己的肚臍眼縮進去,縮得越來越小,看不到別人,看不到亞洲,看不到世界。只看自己....的肚臍眼。然後,我就被飛機上每個人攤開來看的報紙上的標題擊潰,到一種非常無力沮喪的地步--當然,我也累了。

正名的理由,非常簡單,就是歷史和國際。回到清朝時期的「歷史」,並以台灣的「商標」邁向國際。很有道理,但也非常好笑。

我先說,我樂意以台灣之名的東西,樂意清楚彰顯我所居之地的這個清楚的認同。

但是,若不談什麼選舉目的,拼政績,浪費納稅人的錢之類的話,當一個韓國大學生能夠清楚表述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之時,能夠用歷史來論述東亞政治關係之時,我們的政府以「歷史」之名告訴我們,清朝時期,我們的郵政的標記就是「台灣」。清朝?!清朝治台的沈葆禎、劉銘傳誰派來的?好個「歷史」,好個去中國化。不思透過各種實質的方式,藉著國際交流討論,和鄰近國家的交合,來浮現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主體性,而是以歷史之名自清。連韓國大學生都不如。還敢講國際?沒有實質內涵的「台灣」商標,不和中國搞混,難道就不會和泰國搞混?

老子(不是長輩那個老子,是道家那個)就跟你說「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」了。總統的同鄉,賦予「台灣」這個名號實質內涵的那個大導演拍的那部大片,也已經跟你說了「一切都是虛名」。不懂老子,不看李導演的電影,不想和華文太熟,也沒有好好讀書,就不要假裝自己很有學問。捨本逐末的正名,還是虛名。

所以,這就是你們執政八年想要留的名?

就貼在你們的肚臍眼上吧。

(情人節在這個部落格貼這篇實在很不健康,不過誰叫無名維修,我別無選擇)

p.s 這個改名的漫畫有好笑到:改來改去,就是為了改運啦!

12 則留言:

annpo 提到...

喔~~我有點怕在黑米被討論....在脈絡不清的情況下,先被人身攻擊一番。

poiesis:對,我同意!!
mimi:是我誤把郵政局當成郵票,打太快太急,弄錯了,謝謝更正。不曉得我對清朝時期的歷史,有說錯嗎?

然後其他人說的意思是,我先被「意識型態」侷限而說出我現在說出的話,也就是說,因為「自我認知」而反對正名,是這個意思嗎?還有我說現在「改」的名,是虛名嗎?

喔,那就是我寫得不清楚了。

1.如同很多人討論的,現任政府為了歷史留名,所以要「正名」,這樣的名是「虛名」。

2.人的確透過名字和人相處,但人會改名,會有很多暱稱什麼之名。今天在部落客界,我的本名沒人知道,但我恐怕會因為這篇文章而讓人記得我只認識台灣日據史,所以我阿潑之名將等於「只認識台灣日據史的人類學的部落客」<--這個就是「內涵」。雖然淺了點,但也有淺淺的內涵。

所以,實質的東西是什麼?產品是什麼?以什麼方式彰顯商標?
一個logo,一個廣告口號,一個價值。
名字之重要,在於存在的那個人之重要。
每個人都有名字,但nobody如我,名字不為人知,也許今天會因為白目而出名也不一定:P

我們要追求的,到底是個名?還是個實?
如果求名就滿足了,只要個名就覺得站上國際,對歷史有交代了,那我也無話可說。

但,我期許我的國家不只只如此。

最後我覺得重點一整個被搞錯。看來我的作文也得重修。

匿名 提到...

雖然著眼點不同,但我有些觀點和你的看法一致。

以下摘自: 浪費無罪,正名有理

認真說起來,推動正名政策的官員從未解釋過「主體性」一詞的涵義。再者,提出「國家主體性」一詞者正陷入「國家主義」的迷思中。他們不但把「國家」此一概念視為一個完整的「實體」,更認為「國家」這個團體的位階在其他團體之上,因此一切要以「國家」為優先。於是為了達成國家主體性,他們要犧牲企業主體性。為了達成高位階者的主體性,必要犧牲低位階者的主體性。那麼,是否有一天會犧牲「個人」的主體性以實現他們口中的國家主體性呢?

從科學角度看,推動正名政策的官員口中的台灣意識並不存在,真正存在的是他們的個人意識。他們只是掌了政權後就把自己的個人意識膨脹、幻化出所謂的「台灣意識」,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皆是受到他們所虛構出之主體意識所引導,是為了實現主體的利益而行為,所以合理而正當。

中華郵政的員工為了自己的權益受損而怒踹會議室大門時,雖然踹開了會議室大門,卻踹不破那些人的迷思。

YSL 提到...

黃小PO:
妳還真敢
跑到黑米去混戰???

哈哈!!
見識到了吧!!
原來討論是可以這樣進行的!!

不過
加油

Unknown 提到...

「名」有多重意涵,老子所提的「名」和正名所提的「名」可以畫上等號?這樣的引用,有斷章取義之嫌,好像世上所有的名都是虛名。老子也說了,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。並不是所有的名都是虛名。這就和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一樣,並非沒有道存在。同樣一個「字」、「名」有多重意涵。你將正名的名,和「名可名」的名混在一起談,才真正是老子「名可名...」一句,字面上所要告誡的。

我相信你的名字應該不是虛名吧! 如果有人隨便叫你,或甘脆叫你許存沒,這應該不會是虛名吧! 這麼愛引經據典,你怎麼不引用孔子的 「名不正,則言不則;言不順,則事不成;......」?訴諸名人並不會讓言論更正確。

除了訴諸名人,你的文章裡還有將特例當作普遍狀況的謬誤。素眛平生的它國旅人,和你聊起政治,本身就是一種特例,也具有偏好的特化效果。你將這種特化的情況,當成普遍的事實,有如台灣媒體下標題的方式。這讓我想起兩天前,一位高雄小偷在台北失手,而新聞標題是「高鐵通車,小偷的南北一日生圈形成」。

annpo 提到...

thinker:

我發覺我的幽默感很難被瞭解。我並不是要引經據典(更不是要和杜正勝作對喔!),就是個玩「名」的文字遊戲的「幽默」(好,很難懂)。果然老杜說得對,不要愛用成語。

特化?

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和見解,不是一篇社論,更不是篇新聞好嗎?我就是和一個韓國大學生聊天,觸發了我對於自身國家與周圍國家甚至國際的歷史政治不清的感慨~特化?當然特化!這是我個人的經驗,別人沒有的。從這裡開始發酵,然後一直到回台灣的「正名」新聞,這整套是個「故事」。我個人的。抒發感慨而已。

我不覺得是「謬誤」。如果沒有去中國,沒有和這麼多外國人聊到台灣,我就不會對正名這個新聞有這麼多感覺跟感慨。

這叫「脈絡」。

Albert 提到...

"中華郵政的員工為了自己的權益受損而怒踹會議室大門時"

這句話的根據在哪裡?改了名字,員工有哪些利益會受損?會受損的只有不習慣新名字的感情吧!

anarch 提到...

阿潑

你要不要在你的部落格也解釋一下那個泰國笑話,免得其他人誤解?

匿名 提到...

阿潑,黑米是有不少人喜歡泛政治化的討論問題,不過也有認真、理性的部落客,只可惜,少偏激的言論總是會受到最大的注視,然後開始擴散。

說到泰國,我在國外遇到太多次了,每當有人問我打從何處來,我說台灣,對方卻高興的說他去過"台灣"度假,沙灘好美,東西好便宜...云云,我就知道,又多一個人把台灣(Taiwan)與泰國(Tailand)搞錯了。

不過,當我解釋清楚之後,多數人都會向我致歉。

匿名 提到...

阿潑不好意思啊
我在hemi沒看懂就亂回 XD

annpo 提到...

謝謝anarch、弱慢等善心人士鼓勵,嗚嗚~
不過我有認真反省一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太好,其實很多東西有點跳tone咧。

所以,xxxmania沒關係啦,我沒有辦法寫得很清楚也是我的問題。

但我總算瞭解黑米文化了:P

泰國的笑話,弱慢已經回答了~但我還是把我的回應貼過來好了:

==

阿潑

「錯誤的名字就是會引起錯誤的認知,所謂虛名指的是名聲這類的東西,又不是名字,連這個都沒學好…… 」by momoge

顯然我那個泰國的笑話,你不懂。
錯誤的名字,當然會引起錯誤的認知。但不思及實質內容跟價值的明確建立,藉著這東西來對別人「正名」。Taiwan一樣會被拼成Thailand。常出國的人都會遇到這種笑話。今天,不是改國號,是改「商標」。
一個把自己做好,然後,讓世人瞭解價值的公司,有人敢不記得他的名字嗎?
科技業的,有人敢不認識TSMC(台積電)嗎? it's from Taiwan!

匿名 提到...

您這篇說得很好!

如果不改或是無法改國號,然後在一些小枝小葉的地方修修改改,這樣做連抽樑換柱都談不上,只能叫做塗脂抹粉。套句魯迅的話,這叫精神勝利法。

澳洲會因為拼法和奧地利類似,然後也來個改國號嗎?

既然台灣和泰國很容易被人搞混,那我們全名公投再來取個名字好了XD

其實正名最直接的獲益者,是能夠從周邊活動賺到錢的人,例如做招牌或是印名片的廠商啦。樂觀點看,這叫做促進經濟活動。

p.s.1.您那個韓國學生了解國際現勢的推論可能有點危險,很難說韓國年輕人整體而言都有這樣的見解。不過從亞冬運的表現,還有韓國最近幾年和中日的衝突,也許他們平均而言,真的對國際政治關心程度較高,不過這也未必是好事,如果背後有國家主義的幽靈的話。

p.s.2.最近黑米政治相關書籤的政治生態好像有點小改變。

一兩個月前,討論串經常看到一方獨霸,但是現在又開始有比較多元的意見呈現,不論是留言的內容數目或是推數都是如此。

個人覺得這是一個良性的發展趨勢。

annpo 提到...

拼穀

謝謝你的指教:)

關於韓國學生那個,嗯,其實我就是質疑他這點,所以問他說:「你們國家的年輕人都跟你一樣可以掌握這些政治歷史資料嗎?」然後他才把他的朋友都抓過來跟我談「台韓史」。

不過,我想,我文中並非「全稱」,而是指跟我談話的這些韓國學生。

我認為真的去認識一個國家,還是得「走出去」看的。那才會深化自己的閱讀或是經驗論述。這些學生既然選擇了學習漢語,並且到中國去當交換學生,我想,就已經不同於只抓住一點經驗就垮垮而談的人了。

再次謝謝你的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