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4月 09, 2007

「練習曲」要貼著耳朵聽,也要挑個好角度看

教育部長杜正勝曾以「橫放台灣」的地圖看法帶出了海洋台灣的新觀點。他認為,從地球儀上看台灣,台灣是由兩個大陸包夾住的,但若橫看台灣,則是一個以大陸為腹地,朝海洋開闊的巨鯨狀島國。姑且不論杜部長言論所引發的政治爭議(泛政治化言論只會讓人想像貧乏),我們必須承認,不同視角,就會帶出不同的觀點想像。

台灣的權力中心位於北部,因此,我們都被塑造出一種台北視角,站在這個方位來看台灣。不論是媒體報導,或是影劇文化,都以一種台北的、菁英的、都會的模式來描述台灣及對台灣的想像。然而,要是站在不同的方位、高度、距離來看台灣,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。

所以,要移動。或者,閱讀、觀看移動。

(圖為練習曲男主角東明相所繪之台灣)

旅行就是一種移動。藉著別人的移動來認識移動的軌跡,也能讓思考經驗移動。

看「練習曲」,就是跟著導演的鏡頭以逆時針方向環看台灣一圈。

男主角從高雄這個海港城市出發,到台東,花蓮,宜蘭,基隆,林口,龍潭,彰化,雲林,再回到高雄。於是,你會先看到明亮的台東海景,陽光撒在海平面上波光瀲灩,映著童話般幻想的故事,夢幻的起點。然後是花蓮的雨和故事,漢本車站的異國旅人相遇,莎韻之鐘的日本風情,平浪橋頭的青春回憶。當旅程繞道西岸,海的顏色變得不一樣,林口特有的海潮聲,女工的故事,塭寮堤岸邊的隨性塗鴉,彰化的媽祖出巡,或是西濱公路凋零的紅樹林。再回到晚上亮麗的海都高雄。

不論有意或無意,看著電影的情緒感受竟然也隨著海洋的光線而走,從開闊明亮的旅行開始,慢慢轉而灰暗沈重,到了終點,夜也黑了,人也累了。

你可以因為自己的經驗,隨意在旅途中的一處停留休息,多想一會兒。電影也不會干涉你,而自行走下去。等你歇息好了,再趕上來也無礙於你的影像旅行。

只是,你可以回頭想想,你在這個方位、角度的停駐,對你來說有何意義,是你從來沒發現過的經驗,也許你想下次渡假來走走。

回到視角的問題。我一直忘了問導演為什麼選擇海岸線,而不是山稜線。翻山越嶺一趟看到的台灣,和繞行海岸線的感受必然不同。不過,這問題恐怕也是白問的,因為導演選擇了「海洋台灣」的角度來說故事,這是選擇過的,而且,必然是有意義的選擇。於是,就蹲下來,以貼近海平面的視線,把故事延伸出去。

海拔高度的選擇不論,方位的選擇總有算計。除了男主角本身就是高雄人之外,電影從高雄出發也是件有意義的巧合。

台灣這個島,無論從哪裡出發,都可以沿著海繞一圈,選擇一個適當的出發地是重要的。導演說,要從一個有城市感的地方開始,環島一週才是有意義的。而台灣第一個迎接曙光的面,就是東海岸,以日出的影像開始,便要以高雄作為起點。

「現在台灣的意象也是從高雄出發,」導演說,這是一個反省,也是一個文化的態度,剛好對照在自然上的編排也很適當。

我自己的經驗也很類似。

我出生在高雄,隨著父親調職而遷移,從北到南再到中部。而後去台北唸大學、工作。我的生命經驗以方位變化的軌跡伴隨由農村、都市、小鎮的記憶而填滿。當我羽翼已豐,開始用成人眼光看世界時,已然在一種知識的高處,階級的高處,(直立)台灣的高處衡量事情。但是,當我移動到台灣的東部去讀書、生活時,我突然發覺自己感受到的台灣產生了變化。他不是那麼熱鬧喧嘩的,天空不是那麼灰色的,海浪的顏色是有層次的,還有,我從來沒感受過的山和海同時離我這麼近,把我緊緊地裹住。

當我到了東部,我開始懷疑我在西部認識到的、感受到的,是否便是我的經驗的所有。當我回到高雄老家,圍繞我的氛圍,就是那麼陌生又有點熟悉。當我看著電視裡的北部提出的大建設,不免想到我在中部海邊貪食的小快樂。

如果不騎腳踏車緩緩經過,隨意停下來,蹲視路邊的小花小草,而是搭著高鐵呼嘯而過,拉近了距離卻遺忘了距離的本質與距離所產生的想像,也許擁有了時間,卻少了更多「看見」的美好。

如果不把台灣橫放、側放,倒過來看,如果自己也不跟著蹲蹲站站,左偏頭右轉頸,直望過去的風景,又是多麼貧乏無趣呢?!


(我的觀影心得少了那麼一點劇情介紹,多的是喃喃自語的獨白。不過,誰又規定非得有什麼心得體例不可呢,話說太多,就不美了,話說太滿,電影就失去了觀看的距離空間與品味的餘韻。)


Read More...

星期三, 4月 04, 2007

讓我們一起影像環島吧~來看練習曲

「如果我跟你們說,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愛台灣,你們會不會覺得很肉麻?」練習曲的導演陳懷恩面對著我們不停追問他拍片動機,他笑著這麼說。

陳懷恩和楊麗音這對夫婦在說完這個答案後,忍不住補充說,現在「愛台灣」這件事變得很難說出口,有很大的負擔,但明明這就是一種簡單的情感。可以直接透過電影表達的,而表達的方式,則是透過風景與人文風情的呈現,讓觀眾可以用一百分鐘環繞台灣一週,看見台灣海岸線的各種風貌。

練習曲主要描述一位快畢業的大學生騎單車環島的故事。陳懷恩會以這個題材拍電影的原因,也是他為觀光局拍片時,遇到一位騎車環島的大學生。那位大學生對陳懷恩說,他有很多學長都立志要騎單車環島,但畢業後卻都忘記了這個夢想,於是,他決心要在畢業前完成這件事,不然畢業後就沒機會了。陳懷恩聽了很動容,把這個想法放在電影裡,簡約成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這句台詞。而這個大學生與他說的話,也讓陳懷恩決心拍一部自己的電影,說說這個故事。

陳懷恩強調這是一種「未竟」之感。就像很多人覺得他在影劇工業混了二十多年,拍電影是件很自然的事。但對他來說,電影有沒有拍成是一回事,心中那個未竟的感覺是比較重要的。「人無論做得到做不到,心裡都有種未竟之感。」陳懷恩說,「未竟」如果有順序,那個很重要的事情是不是有排出來?

男主角騎單車環島遇到的每個人事物都有他自己的未竟之處。例如太麻里的王伯伯的「未竟」,就是他的母親。當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灣的王伯伯,住在太麻里是個素人雕刻家,

他最喜歡的作品就是一尊父母的雕刻。電影中,也是現實中,他在這尊雕像前頭擺置了一朵花,獻給他的母親:「因為母親節啊,這麼多年來,我都不能和她見面,我很想她。我沒機會報答她啊。」王伯伯哽咽地說。

又或者電影中成衣廠女工因為成衣廠倒閉,沒有得到應有的資遣費。他們多半從十多歲就做成衣工作,投入了青春,沒想到卻一夕之間失去了它。十幾年來,只要老闆從大陸回台灣,他們就會集結去老闆家抗議。這麼多年了,他們已經無力穿針,也無法做平車考克,但他們還是會約一約去抗爭。「事情不能沒有句點,雖然不差那一口飯吃,但就是一個怨,一個未竟啊。」陳懷恩說。

而這個故事,也是台灣的真人真事。在成衣廠遷到大陸時,留下了一些步入中老年的婦女,這些過去的「女工」,什麼都沒有,什麼也不會,但還是會帶著便當,約著參加抗爭。很多台灣已經趨於隱沒的聲音與事實,透過這部電影提醒著我們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。

製作這部電影花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,陳懷恩把家裡的錢都拿出來拍電影了,「連兒子的教育基金都沒了,」陳懷恩夫婦笑著說。第一次當電影導演的陳懷恩,原本以為用16釐米就可以拍完,後來發覺還是需要35釐米來拍電影才行,因此,多花了一些錢。還好多年來在電影工業學習到的東西,讓他可以節省大半的人力成本,一個人當很多個人用。「你看後面感謝字幕那麼長,其實是因為我想把那首太平洋的風放完。」陳懷恩開玩笑地說。所幸,妻子楊麗音相當支持他,陪著他拍片、宣傳,在這段時間內不但把存款拿出來用,還停止有收入的工作。

楊麗音說,電影拍攝期間,剛好有部大愛的戲找他拍,他已經等很久了,非常想拍。但是,這部戲的角色是一位很支持丈夫的女人,楊麗音心想:「我演這樣的角色,但現實生活中,卻沒有辦法陪在老公的身邊。」於是,在陳懷恩出現的場合,都可以看到楊麗音的身影,或幫腔,或點頭,或默默支持。

錢投下去了,電影拍下去了,陳懷恩形容:「就像頭洗下去了,總要吹乾,濕的自然會不舒服。」既然這是「未竟」,無論如何都要做完它。

然而拍了這部電影,想獲得什麼呢?陳懷恩苦笑地說,以台灣現在的國片環境,這些心血自然無法以獲利的方式回收,但他拍這樣的電影,原本就不奢望能夠賺錢,而是希望能讓很多人都有機會來看這部電影,台灣各地的人都看得到,全家人一起看,讓大家感受一下台灣的美好,學習從不同的方位視角來看台灣,這塊我們的土地。

因緣際會之下,我看了「練習曲」這部電影,說實話,愛看電影的我已經很少進戲院看國產劇情片了,多半租個DVD在家,沒事的時候看。「支持國片」這件事情就跟「愛台灣」一樣是句空洞的口號。口號不是不好,而是它的背後需要有更多實質的東西來支撐,一種切實的實踐,或是由衷的體現。我們需要一部電影,是面對我們自己的生命,自己的經驗,自己的土地的。而這部電影,剛好把這兩句口號融合在一起,讓我透過鏡頭感受到我愛的台灣。

和陳懷恩聊天的時候,他送我一張他為觀光局拍攝的15分鐘的宣傳帶,因為太長,被觀光局擷取好幾段播放。陳懷恩說,這是個有頭有尾的剪接,怎麼被截成六段呢?他拍這部電影,是先有景,才有故事,而景,便是因為拍這個宣傳片而得到的。他興奮地叫我回去看看,並且說,很多人看了都會掉眼淚,然後跟他說:「原來台灣這麼美。」(我看的時候,也不敢相信這是我生活數十年的台灣,好美。)

「台灣人似乎少了些自信,對自己的好不敢相信,卻又不想掩飾自己不好的那個部分。」陳懷恩說,在電影中,「漂亮」是主要的基調,戲劇性並不是太重要,因為,目前的台灣並不缺這種激素,但缺少一種正向、真實的感受。陳懷恩跟我說,「越在亂世,真實的東西越要讓他冒出來。」

因為我很喜歡旅行,台灣東南西北也都住過。前陣子又去台灣幾個社區部落訪談,真實感受到許多在都市不容易發現到的事物,他們對土地的愛,還有他們眼中台灣的美,他們心裡對於台灣過度發展的憂慮,還有他們口中台灣陷入的環境危機。因為我的生活,因為我的關心,因為我的走訪,我的經驗,讓我非常想透過這個機會,讓大家透過這部電影瞭解導演對台灣的感情,我對台灣的感情(希望大家也不要覺得肉麻),也讓你們看電影之時,可以發覺自己對台灣的感情。

在這個嘈雜的社會,藍綠區分你我的時代,我們共有的只有我們腳下的土地。我們不以「支持國片」說服你進電影院,只是希望與你分享一部讓我們感動,願意為它發聲、宣傳的電影。讓我們一起花兩個小時「影像環島」。


智邦生活館邀請部落客一起來看電影,並且與導演面對面座談
(目前額滿)

因為單純地對這部電影的喜愛,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網友知道台灣的美,所以,我們自願且義務幫忙宣傳這部電影。如果有興趣的話,歡迎你們一起來看電影。


19日中午12:30信義威秀也有媒體試映場,可接受報名。


我們希望,參加試映者,也能寫下你的感動與心得喔。

報名請填寫 1.名字(網路暱稱也可)2.部落格名稱網址

mail

annpo-etude@corp.url.com.tw


最後,還是希望大家能進戲院看電影。謝謝大家。

Read Mor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