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11月 02, 2006

悼念詮釋人類學教祖--Clifford James Geertz

10月30日,一位人類學大師Clifford James Geertz去世 (born August 23, 1926 in San Francisco, died October 30, 2006),享年八十歲 。意外地在紐約時報看到這則新聞,除此之外,用google搜尋,就沒有這則新聞了。但普林斯頓大學有將他的消息與新聞放上網站

這其實是個蠻現實的事。經濟學大師、社會學大師、文化研究者去世,佔的版面都很多。但,一代人類學大師去世,CNN、BBC都看不到,更別說台灣媒體連一小條訊息都沒有。身為Geertz的後生晚輩、徒子徒孫(這種系譜非常難畫),我認為有發佈這則消息,並且好好討論他老人家的義務。


當代人類學的學者、學生,幾乎都深受Geertz影響。尤其他提出的詮釋(interpretation)人類學研究取向,具有相當的創新性與區別性,讓人類學的文化研究展現出新的特色,並且也影響了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。甚至,也改變了在他之前的社會科學學者過份著眼於結構、社會的觀點視角,從人的行為與文化意義出來,來回看整著社會結構。


Geertz的觀點,說明了研究不可能客觀的現實限制,他認為身處在某個文化的人人不可能準確、有意義地呈現另外一個文化因此,他也說,人類學家很難做一個被動、客觀的觀察者,而是以他們的聲音敘事的個別創造者(individual creators of narratives, with their own voice)。


許多人類學研究者要界定研究中的文化時,時常引用Geertz對於文化的解釋:Geertz在《文化的詮釋》(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)一書中,引用韋伯的觀點說「人類是一種將自己置於自身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。」這裡的「意義之網」就是文化。而人文科學所從事的是意義的詮釋,而非尋找法則的經驗科學。因此,受到他的啟發的研究取向,多半從人的經驗、行為出發,進行一種細緻的理解與觀察,以自己的文化來「轉譯」該文化,成為一種「文本」。所以,人類學家的工作,應該是不停的寫作。


此時運用的技巧,叫做深描(也有翻譯成厚描,thick description)。也就是說,從一些動作、行為開始,展開一系列的詮釋文本。最有名的例子是眨眼睛的例子。他說,人類眨眼睛的時候,有各種不同的意思,有時候可能是熟人打招呼,有時候可能是眼睛吹進沙,有時候可能是暗示。如果在一個同樣的脈絡中,例如,我們覺得老師的笑話不好笑,我朝你眨眼睛,那我的意思可能是傳遞你一個消息,而你也懂我的意思,這時候的眨眼睛就不是打招呼,也不是進沙子。所以,這種動作可以像記者報導一樣,」單純描述外在表現、時間地點,但是,如果是人類學家的深描,要抓的是意義結構、深沈的東西。


Geertz最有名的故事,就是他去巴厘島做鬥雞的研究。由於鬥雞不合法,所以,村人多半秘密進行。他一個外國人在那裡晃來晃去,老是找不到人和他交談,對他解釋,但他還是一直去參加鬥雞比賽。有一次,警察來了,大家慌忙逃跑,他也跟著跑,跟在一個當地人後頭跑,後來跑進他家。眾人好奇這個老外學者怎麼跟著跑,覺得很有趣,也就打破了和他之間的距離,願意和他分享。因為這個警察逮人事件,Geertz從一個outsider,變成了一個與他們一起逃跑的insider,也得以開始這個象徵、詮釋與文化的有名鬥雞研究。


景仰Geertz的研究,我們所上的師生還一起組團前往印尼朝聖呢。對我來說,Geertz是我學習人類學時,覺得最佩服的前輩,不但創出了一個新的理論、研究取向,對於研究的熱情也透過紙張傳遞到我們的心裡。我非常慶幸有在論文中感謝他。


不過這篇文章,是不是寫得有點混啊?我畢業一年多了,Geertz老杯杯的教誨都快忘光了。


我喜歡的幾個人類學家,Geertz今年去世,八十歲。Levi Strauss老先生已經快100歲了(1908年生),Marshall Sahlins也要八十歲了(1930年生),然後還有David Schneider (1918)、Mary Douglas (1921)...,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周遊列國,老是在發展中國家打混,他們都是一把老骨頭了啊。但還是希望他們頭好壯壯!


延伸閱讀:


A Life of Learning


來自實踐的反思- C. Geertz方法的啟示


6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希望你的部落格新開張成功啊

匿名 提到...

看到你的文章
才得知Geertz辭逝的消息
Alas...
他也是我最欣賞的人類學大師

可以借個連結
將這文章連到我的網頁裏嗎?

ps.看到鬥雞那一段
回想起在Bali的一段趣事
也來寫寫…懷念大師

annpo 提到...

anthor:

沒問題喔:) 歡迎引用.

James W. 提到...

又是一個久仰大名未閱其文的大家,大師似乎都離上帝比較近。

謝謝介紹,多認識一個學者

菲德 提到...

請問可以借轉批兔板嗎?~~我會標註來源的~~

annpo 提到...

菲德:ok